吳思華就任部長滿一個月,特地來到國境之南的屏東,看看國高中教學現場。今年十二年國教上路,許多爭議點集中在入學管道,但最關鍵的教學方式,卻相對被忽略。隨著第一屆國教生九月開學就定位,吳思華和國教署長吳清山開始走訪基層,了解國教現況,首站來到教育資源長期欠缺的屏東縣,但偏鄉學校卻展現了教學上的創意與活力,令吳思華驚喜連連。《親子天下》記者兩天隨身採訪,記錄教育部長吳思華首次的偏鄉中學訪問現場。
教育部長吳思華向佳冬國中生請益,親手做蛋糕(教育部提供)
驚喜一:合作學習已經在小校落實
車城國中位於恆春半島,落山風強勁時高達十一級,師生一邊上課,還得一邊對抗呼呼不斷的風聲。面對學生來自客家、原住民、新住民等不同族群,校方不諱言,學生課業表現算是在水準之下,但是,如果連學校也放棄他們,這群孩子唯一翻身的機會都沒了。
來自香港的校長邱幗英,試著用分組教學尋求改變。她說,分組合作學習讓過去曾經留級三次的她,重新找到學習的樂趣。 因此她帶著校內一群年輕的老師邊做邊學,後來發現有國一學生放學後自動留校,四人一組一起學數學;也有曾經被記三大過轉學來的學生,終於在車城找到信心,最後考上國立高職。
驚喜二:每個人都要自己動手做
在佳冬國中,全體九年級學生都要上技藝課程,共有十種職業類別可選,十四、五歲的孩子們自己在實習農場養雞、取蛋、做蛋糕,也自己種菜,還穿著雨鞋下田插秧;在佳冬高農, 學生站在高溫一百八十度的爐旁炒咖啡豆,斗大汗珠滑下,絲毫不以為苦,還有學生為了調配出獨特的花式調酒,失敗了上百次…。今年屏東國中畢業生有六成選擇高職,念高中的反而是少數,因此從國中到高中,受到這股風氣影響,每個人都在動手做。許多學生學業成績雖不突出,依舊信心滿滿,藉由實作課程重新認識自己。
驚喜三:英語力倍受重視
從南榮國中建置南台灣第一座英語村,到車城國中派出「珊瑚礁大使」, 與美國聖地牙哥中學生進行國際交流,可以看出偏鄉孩子的英語力大幅提升 。吳思華還在英語村內當場驗收,擔任麵包店長的國二學生,對部長的英語出題應答如流。屏東縣教育處長顏慶祥說,屏東多數學校旁沒有安親和補習班,英語環境不足,因此校方更要努力下功夫,讓更多孩子有機會學好英文,也就擁有看見世界的能力。
吳思華說,越到偏鄉越能感受到教育的活力,原來十二年國教的希望就在這裡,他會定期下鄉接近基層,做為未來制訂政策的重要參考。
教育處長顏慶祥則說,過去教育決策者因為早已不當老師,又長住在基北都會區,總是和教學現場離開得太久又太遠;其實十二年國教在基北區發生的一些問題,在屏東都不是問題,城鄉差距很大,只能透過實地觀察,讓未來的教改政策更具全面性。